找到相关内容1337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何奉持般若法门

    法有名义二者,名是能诠,义是所诠。但名能诠义,而名并不能得义的自性,不过是世俗共许的符号。义是随名而转的,似乎可指可说,而义实不一定由某名诠表的。名不离义不即是义,义不离名而非即是名。有名有义的法...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1339816.html
  • 佛教缘起哲学统观

    的,是如实智。缘起法性就是由佛陀悟证的宇宙万物的本体。所谓缘起,就是说宇宙万物都是依因托缘而产生发起,无一法不是缘起有。因万物本体为缘起性,故佛法以无自性为究竟义。佛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涅盘寂静是法性义。大乘佛法从法相与法性本体为一的原则出发建立一法印,即实相印。实相印就是缘起性空义。缘起是法相义,性空是法性义。总之,大小乘佛法都是依缘起理而建立法幢。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的法身。能如实...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5841195.html
  • 世界名人谈佛教—佛教与科学

    自己的实践达到的,并非是依靠那些理论、盲目信仰和传统的修炼而得到的。佛的言教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任何人均可对它进行体验和实践。 世界著名人士中大多数是非佛教徒,但他们认为佛教是最实际、最理性且付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041884.html
  • 信佛究竟信什么

    当然,如果没有佛的,没有佛的宣说,法虽然存在,但却没有 人能宣说出来。法是永恒的,法是真理,法是规律,法是我们能够的一种客观存在。法 表现在本体方面,它是我们的一种境界;表现为语言文字,那就是经典,一切的经典; 表现为思维方式,那就是一种思想体系。这些都是法的内容。具体到我们现在所信的法,有 四谛法、十二因缘法,有四摄法、六度法,乃至广说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既包括 的境界,也...

    净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444955.html
  • 密教观世音菩萨之形像

    在无限劫之时间中,修习佛法以累积福德及甚深智慧,并使福智之累积达到极致后,可以到达开悟觉海之彼岸。这是完美的佛陀境界,为四身及五智之缩影,此五智包含为自利利他而法身以及经由其他二身为利益轮回众生所作之无间断利生之事业。无上之观世音菩萨是利益十方无量众生之无缘大悲心之示现或化身,为住于十方净土无量诸佛心中之大悲之流现。   十一个面孔表示观世音菩萨与诸佛于得绝对的十一地“完全光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345051.html
  • 无分别智与无分别理

    菩萨于一切法远离戏论言说,根本智所真如,非言说所能宣示,亦非世智所能了知,远离戏论、超越世智境的现观,名无分别。  4、后得无分别智五种:①通达思择,“通达”指通达位已往,由得根本智的引发,后得智...无分别智与无分别理  唐仲容  无分别理是诸法的实相,悟入无分别理、得诸法实相就得有无分别智  1、悟入无分别理要从三方面着手:①观一切都是心识所现的影像,其相虽有,然如梦幻,了无实我法性,故密意...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850418.html
  • 浅谈天台宗的性格与价值─代序

    统,也使得天台宗的教说与行持,都扎实地立足于的基础上。此一“实修”的性格,不但使得天台宗能够领导当时的佛教界,而且一直到今日,即使有所谓的藏传,南传佛教,乃至学术佛教等的传入与冲击,天台宗的...可能加以会归、统摄的。唯有以实修为基础,超越文字与概念的妄想,并扬弃单一佛法思想体系的包袱,以更圆满、更超越的眼光与心胸,去融通判摄一切所传来的佛法,才能从根本上去总持一切佛法深意,而不遗漏一法,不...

    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3850522.html
  • 菩萨不断除烦恼而得菩提

    叫做般若;真心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的根源,才是法界的实相,才是法界体性智的根本。  菩萨却由于无余涅槃中的实际的缘故,所以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槃时,就已经了知无余涅槃之中无境界的境界。又因为未入无余涅槃境界时,能以七识心的自己,现前观察到自己的如来藏本来就是常住于涅槃的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他了世尊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他就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菩萨未入涅槃,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4951613.html
  • 《吉祥经》三十八种吉祥事

    淫欲,或离贪.嗔.痴的行为。   33. 晓了四圣谛(苦、苦因、苦灭、苦灭的方法)。   34. 涅槃,即澈底灭除贪.嗔.痴。   35. 接触世法,即面对八风(利.衰.誉.毁.称.讥.乐....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4152427.html
  • [实相]释义

      [实相]释义   [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大家都想了解,佛陀所体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佛陀所跟我们指引的解脱道,到底究竟解脱是怎么样的境界?这是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实际到的。今天我们又再度的到...一体。这时候,你才会真正体到什么叫做解脱自在、什么叫做溶入不生不死的法界里。那就是《心经》所讲的世界啊!而《心经》讲的还是比较属于一种境界的描述,至于入这样境界的解脱者,在历缘对境之中,能够把这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353316.html